良好的家教和父母的表达息息相关,孩子的情商、智商、气质、修养都可能因父母语气的不同而产生巨大差异,对孩子的学习能力、社交能力产生影响。今天雨林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情况,揭示这一奇特的“秘密”。
【赞赏的语气】
孩子画了一幅画,也许并不完美。你可以轻描淡写:“画得一般,好好练。”你也可以赞赏有加:“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,继续努力,一定会画得更好。”前者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,后者让孩子的表现欲得到满足,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。
【尊重的语气】
随着年龄增长,孩子的自我意识愈发强烈。如果他还想再和小伙伴们玩一下,你可以发脾气:“越大越不听话了,不好好学习,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。”你也可以尊重他:“那你再玩一会儿,不过,玩完了,可一定要学英语。”前者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,后者孩子就乐于接受了。
【信任的语气】
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、特别是父母的信任。如果孩子想学打羽毛球,你可以挖苦:“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?”也可以信赖:“星星,只要努力学,认真学,一定能学会打球的。”前者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,后者可能成就了孩子的一项技能。
【商量的语气】
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。如果你想要孩子整理地上乱丢的玩具,可以命令道:“你怎么搞的,玩具乱丢,快点去收拾好!”也可以商量:“玩具乱丢,多不好的习惯啊,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?”前者孩子心生反感,后者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保护。
【鼓励的语气】
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是不可能的。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,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,你可以责备他:“连个碗都端不稳,真笨。”也可以鼓励:“不小心打烂了碗,没关系,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。”前者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,后者既教给实践的方法,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。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。父母良好的教养,是孩子今后在社交环境中最好的教科书,是孩子情商培养最好的标杆,同时为孩子的学习能力、语言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今天,你的语气改变了么?